{{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嬰幼兒發燒的3個處置方式!專業藥師來告訴你
孩子發燒,總是讓新手爸媽感到萬分緊張,往往一發現寶寶發燒,就抱起孩子往醫院衝,即使在半夜,也會到有急診的醫院就診,深怕孩子有個閃失。提醒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有必要了解更多關於發燒的事。
釐清發燒的原因
「發燒的定義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38℃,肛溫是最接近身體內部的中心溫度,但三個月以下的嬰兒或一個月以下、體重過輕的新生兒,則是改量腋溫與背溫」。
發燒初期,其他症狀並不明顯,即使送到醫院,醫師也難判斷是何種原因造成,更無法進一步治療,一般處理方式就是開立退燒藥。因此,如果是剛剛發燒的話,不建議馬上就醫」。
Step 1.發燒初期的觀察
確認寶寶的體溫偏高時,先檢查寶寶的衣物是否穿多了?被蓋是否蓋多了?所處環境是否悶熱?如果有以上狀況,先幫寶寶解開衣物或移去蓋被,讓環境保持通風狀態,一段時間後,若溫度降低,即表示寶寶應該是穿蓋太多。
特殊情況.儘速送急診
■ 發燒超過40.5℃:燒得太高就有可能是有嚴重的疾病,如中樞神經感染、藥物中毒、敗血症等。
■ 發燒合併抽筋:此時要考慮是否為腦膜炎、腦炎還是熱性痙攣。此時要注意小孩抽筋的型式、抽筋持續的時間,以及小孩子抽筋前後的狀況,以提供醫師做為診斷的參考。如果是中樞神經感染,則需要較積極處理;若只是單純的熱性痙攣,則屬於良性,即使日後再發作也不必過分緊張。
■ 發燒合併劇烈嘔吐或嚴重腹脹:當然普通的感冒或腸胃炎也可能有這種情形,但也可能是腸道阻塞、腦壓上升等嚴重疾病,需要立刻送醫以鑑別原因並治療。
■ 發燒合併劇烈腹瀉或大量血便。
■ 發燒合併有發紺、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神智改變等。
■ 發燒合併有皮膚紫斑或紫點。
■ 發燒年齡小於3個月:因為此時嬰兒抵抗力尚差,免疫系統也不成熟,可能有嚴重疾病但症狀不明顯,或是病情變化快速,因此,小於三個月,尤其是小於一個月的嬰兒發燒,疏忽不得。
Step 2.考慮吃退燒藥
若是擔心寶寶不舒服,讓寶寶吃退燒藥未嘗不可,但「不建議馬上使用」。
若寶寶有熱痙攣病史或先天性心肺疾病等,則建議讓寶寶服用退燒藥,避免讓已存在疾病惡化」。
Step 3.發燒超過38℃且連續3天要進一步檢查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差不多燒3天,病程即告一段落,過程中,孩子燒了退,退了又燒,但發燒的溫度沒有先前那麼高、周期也沒那麼密集」,如果持續發燒超過3天,且溫度也沒有下降趨勢,加上退燒之後的活力不佳、食欲不振等狀況的話,「一定要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因為孩子可能有其他併發症。
「過去對孩子持續發燒,總擔心會燒壞腦袋,其實若沒有腦炎、腦膜炎等傷及腦部的疾病,並不用擔心腦袋會燒壞;如今,對於發燒應建立的警覺是:高燒5天後,燒壞的可能不是腦袋,而是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