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長照2.0是什麼? 專業藥師來告訴你
臺灣人口快速老化,已於107年3月邁入高齡社會,推估至11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使得長期照顧需求人數隨之增加。
又因家庭的照顧觀念已與過往不大相同,現今社會個人與家庭的照顧壓力日重,進而衍生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因此,建立完善的長照體制,已經是全球社會福利政策發展的重點。
為因應未來龐大的長照需求並減輕家庭照顧沈重的負擔,政府自106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
長照預算從105年近50億元增加至今超過600億元,除積極布建居家式、社區式及住宿式服務外,同時推動長照給付及支付新制與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亦致力保障照顧服務員薪資待遇以充實長照人力、提升失智症服務涵蓋率,並持續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照顧、強化失智症照顧量能及整合居家醫療等服務廣泛照顧不同長照需求的民眾。
大概一些重點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社區整體照顧ABC模式,實現在地老化
■ 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長照ABC)為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自106年至111年5月已布建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680處、B級 (複合型服務中心,含「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6,852處、C級(巷弄長照站)3,686處據點
(二)擴大服務對象及項目
■ 服務對象擴大從4類擴大為8類,擴及衰弱老人及安寧照顧。除65歲以上失能老人,還包括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及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長照需求服務人數從106年51萬1千人增加至111年82萬9,431人。
■ 服務項目增加服務項目由8項,增加為失智照顧、原民社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社區預防照顧、預防/延緩失能,以及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等17項,向前端銜接預防保健,降低與延緩失能,並向後端銜接安寧照護,讓失能與失智者獲得更完整、有人性尊嚴的照顧。
(三)服務找得到、容易找
■ 單一窗口於全國22縣市成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及其分站,提供單一窗口,受理申請、需求評估,並協助家屬擬訂照顧計畫等業務,提供民眾便利可及的長照服務。
■ 1966長照服務專線106年11月24日開通,民眾撥打專線後,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將派照管專員到家進行評估依需求提供量身定做長照服務,110年計有39萬7,208通。
(四)推動給付及支付新制,量身打造照顧計畫
■ 整合長照服務為4類,讓長照服務更專業多元新制建立與服務單位特約機制,將原有的10項長照服務,整合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4類給付,由照管專員或個案管理員針對個案長照需求量身打造照顧計畫,再由特約服務單位提供長照服務,讓長照服務更專業多元。
■ 更細緻反應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新制增加更多的評估面向(例如工具性日常活動、特殊照護、情緒及行為型態等),將各類的長照失能者納入長照服務對象同時將長照失能等級自3級分為8級,可更細緻滿足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
■ 論時數改為論服務項目,讓長照服務更有效率新制將民眾可獲得之長照服務內容,分別按次、按日、按時等多元支付方式,打破過去僅依「時」計價之模式,並改善不同工同酬之情形。此外,提升全職居家照顧服務員平均月薪至超過3萬8千元,部分工時時薪亦有223元,吸引健康照顧科系畢業生投入相關產業,並提供更好、更穩定的長照服務。至111年5月,照顧服務員人數超過9萬2千人,較105年成長3.7倍。
吳藥師多年投入在長照事業中,認為這個社會福利政策是非常好的,期許在未來能夠投入更多心力在長照領域裡,為這群曾經支撐起台灣經濟的長輩做出貢獻!